学校首页 | 站点收藏

新闻中心

ss="#">通知公告

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书推荐 >> 正文

餐桌上的植物史:餐桌上出现的100多种植物的历史

发布日期:2018-05-16               点击:

书名:餐桌上的植物史:餐桌上出现的100多种植物的历史

作者:秦风古韵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7

ISBN号:9787506035194

图书价格:29.00元

图书馆索取号:S5/Q401

馆藏信息


餐桌上的珍馐与人类的文化——评《餐桌上的植物史》

屈指数来,人类赖以果腹生存的植物性食品也就100多种,可以划分为主食,如大米、小麦、玉米等;蔬菜,如白菜、芹菜、南瓜等;水果,如苹果、无花果、樱桃等;调味品,如胡椒、花椒、八角等。

然而,植物性食品不仅仅供给人们能量和美味,而且渗透和体现了人类的所有文化,包括科技、历史、宗教等,更是人类文明的见证。《餐桌上的植物史》对100多种植物性食品描述的同时,也就是在讲述人类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植物性食品与文学

由于食品是人类的生存之本,人们总是要歌咏和赞美食物。但是,这只是植物性食品与文学相联的一部分,食物与文学更多的关联是一种借物寓意。

古代中国最著名的食物之一是黍,北方人称为糜子。黍一般分为糯和非糯两种,糯的称为黍子或黏糜子,非糯的称为糜子。黍在中国种植的历史非常悠久,内蒙古赤峰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碳化糜子籽实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在古代,黍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很高。例如,在汉代,它的地位仅次于小米,排在小麦之上。原因是,黍耐寒,好栽培,是北方人的主食之一。它的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不过,黍由于在《诗经》中有一个名篇而更增加了它在过去和现在的地位,这就是《黍离》。诗中写道:“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关于《黍离》的寓义,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黍离之悲便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后世的文学也借鉴了这种借物写意的手法,例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只不过,杜牧的诗所写内容并非是与食物相关。

植物性食物的重要性当然并非是文学作品描写的唯一理由,而是但凡有种种相联和相关的事都可以成为植物性食品进入文学作品的理由,而且食物和作品相得益彰,互相增色,例如豌豆。

豌豆又称寒豆、麦豆,并非产于中国,古代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和亚洲西岸。豌豆一词最早见于《四民月令》(东汉大尚书崔寔模仿古时月令所著的农业著作),说明迟至汉代豌豆已传入中国。豌豆收成多,一年之中成熟最早,豆角还可当蔬菜。山西人用豌豆掺上少量的麦混合磨成面可做饼饵,不论凶年丰年,都可食用,是救济饥荒的首选粮食。

不过,豌豆的出名还在于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在《不伏老》中的描写:“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豌豆的特征和与人的关系可见一斑。

植物性食品与民族和国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指的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食物,尤其是植物性食物,这些食物其实与一个民族的起源、发展和建国是密切相关的。人们所熟悉的马铃薯(土豆)改变爱尔兰和美国的历史就是如此。

在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严重依赖土豆为生的爱尔兰人遭遇了一场土豆歉收的大饥荒,结果造成约有110万人死亡,剩余者中大量的人移民到美国和加拿大,这使得美国的人口成分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前总统肯尼迪和克林顿就是爱尔兰移民的后裔。本书也简要谈到了这一情况,但另一些食物与民族的历史人们并不熟悉,例如胡萝卜与荷兰和西班牙在历史上密切相关。

胡萝卜原产于阿富汗,11世纪传入欧洲,元代时引入中国。明代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胡萝卜从西域传入,因味道有些像萝卜,故名胡萝卜。胡萝卜以含有维生素A(由胡萝卜素转换而成)著称,不仅可以当蔬菜,而且有药用功能,可以防止夜盲症。直到今天,研究人员还在致力于把胡萝卜素通过转基因方式引进到水稻中,用金色大米来预防和治疗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儿童夜盲症。不过,这样的大米现在还没有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珍馐。

尽管一些人吃不惯胡萝卜,但并不妨碍胡萝卜在一些国家和民族中餐桌上的崇高地位,例如荷兰。胡萝卜涉及到此次足球世界杯冠、亚军西班牙和荷兰的历史,并因这样一段历史而让荷兰人把胡萝卜当成自己的“国菜”之一。

1794年5月,西班牙与荷兰交战。西班牙军队包围了荷兰莱顿城,然后对该城下最后通牒,但是荷兰人死活不肯投降,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荷兰人的拼死防御下,西班牙人一时半会无法攻破城池。于是,西班牙人采用了长期围困的办法,对莱顿城实行断粮。不过,荷兰人凭借积蓄的胡萝卜、土豆和葱头为生,坚持了5个月,直到10月3日援军赶来。在援军的帮助下,莱顿守军掘开水坝,赶跑了西班牙军队。

由于这三种粮食挽救了莱顿守军和民众,此役结束后,荷兰政府宣布把胡萝卜、土豆和葱头作为国菜(粮),并规定每年的10月3日全国人民都要吃胡萝卜,以纪念那个艰难的岁月。

当然,如果要追溯食物与国家关系的话,最为重要的还是美国的建国和立国,其中玉米和南瓜至关重要。1620年9月,不堪宗教迫害的102名清教徒及其家人乘坐“五月花号”轮船离开英国驶向北美大陆,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在马萨诸塞的普利茅斯登陆上岸定居下来。

然而,对这些移民来说,第一个冬天并不好过。从大西洋上吹来的凛冽寒风和漫天的冰雪让初来乍到的他们措手不及。恶劣环境加上缺少必要的装备,不少人病倒了。接踵而来的传染病又夺去许多人的生命。春天到来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发现了他们,给他们送来了很多生活必需品,还教他们如何狩猎、捕鱼,耕种玉米、南瓜及饲养火鸡。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这一年秋天,他们获得了大丰收。第一批来自英国的清教徒移民终于在这块殖民地上站稳了脚。

所以,首任移民总督威廉·布莱德福建议设立一个节日,称为感恩节,每年11月的第4个星期四庆祝丰收,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和上帝的恩赐,也因此,今天植物性食物玉米、南瓜和动物性食物火鸡在美国人的食谱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植物性食品与宗教

植物性食物同样与人类的宗教有密切关系,其中,南瓜最有特点。

美国和欧洲的感恩节离不开南瓜,但是南瓜更是万圣节的主角。每年的10月31日的万圣夜(11月1日是万圣节)到来时,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一盏“杰克灯”走家窜户,向大人们索要节日的礼物,如果不给糖就捣乱。

把南瓜雕空当灯笼的习俗源于古代爱尔兰一个名叫Jack的人,这个人既是醉汉又爱搞恶作剧。一天Jack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Jack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Jack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Jack死后,其灵魂既不能上天堂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徜徉。在爱尔兰传说里,这根小蜡烛是在一根挖空的萝卜里放着,称作“Jack Lanterns”。但是,爱尔兰人移民到了美国不久,就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都比萝卜略胜一筹,于是南瓜就成了万圣节的宠物。

中国的南瓜当然是从美洲引进的,也有一说是从亚洲南部(印度尼西亚和缅甸)引进,但是,南瓜在中国只有食物的本义,而失去了宗教的寓意。

植物性食物中还有一些与宗教密切相关的食品,如无花果和芒果。《圣经》中记载夏娃受到蛇的挑唆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树上的果实,不仅变得聪明,而且知道羞耻,为自己的赤身祼体感到羞愧。于是,用一种树叶做成围裙来遮羞。这种树叶就是无花果的树叶。

其实,无花果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人类开创农业的标志之一。考古学家在巴勒斯坦古城耶利哥发现了有1400年历史的无花果,这些无花果没有核,无法自行繁殖,只有靠人类的帮助才能繁衍,因此可以断定无花果是人类较早种植的农作物之一。

芒果是人类种植的最早的植物之一,在印度已经种植了约4000年,现在的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不过,芒果也与宗教密切相关。据说当年印度有人把自己的芒果园献给释迦牟尼,好让他在树荫下休息。至今,在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的寺院都能见到芒果树的叶、花和果的图案。

当然,芒果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而且与中国佛教也密切相关。因为,唐朝高僧玄奘访问西域后就向中国人介绍芒果,后来另一位叫文桑的中国人于公元632~645年访问印度期间,把芒果引进到中国和其他国家。

不过,《餐桌上的植物史》一书中关于植物性食物与科技的关系只是偶尔谈及,即使论及也着墨不多,如指出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中关于白酒的酿造时间有误。李氏认为中国在晋代就发明了白酒,但公认的中国白酒的发明是在元代。元代以前用粮食,如黍,酿的酒是黄酒(低度酒),而非白酒(蒸馏酒)。

(来源:科学时报)

上一条:杂草记

下一条:编织生命的绿篱